“医护人员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住湘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张国刚全身心地投入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一方面,他想方设法保障医院对口支援武汉医疗队物资供应,提高前后方协同效率,使队员们心无旁骛地全力抗击疫情;另一方面,他与留守医院的医护人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战,充分彰显了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交上了一份特殊的委员履职答卷。
“聚焦大型公立医院改革主题,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在精准医疗扶贫、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履职工作。”张国刚表示,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将带着从抗疫一线中引发的思考,提出意见建议。
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疫情发生以来,张国刚养成了一个习惯——只要有时间,就去湘雅三医院的急诊科看看,以便及时应对。
2月8日,湘雅三医院接到紧急支援武汉的通知,张国刚连夜召集会议部署物资保障工作,现场调度防护物资,“要把院内最高防护级别的物资都提供出来,全力保障医疗队所需。”为最大程度规避感染风险,医疗队出发后的第二天,张国刚又选派3人组成安全保障小分队,携带物资驰援武汉。
2月10日零点开始,医疗队陆续收治危重症患者,待48名患者全部收治完毕,已是凌晨4点。这个过程中,张国刚一直在长沙等待武汉前线消息,“第一天进入战斗,我不放心,得时刻守着。”
医疗队驰援武汉期间,张国刚与武汉前线保持密切联系,经常通过电话和远程视频了解收治病人的情况,并对突发状况进行即时指导。湘雅三医院还组建了以张国刚为组长的医疗专家组,针对医疗队收治的危重病人,开展了多场远程视频会诊。
在医院一次例行巡查时,张国刚发现急诊室存在交叉感染风险,于是,他立马提出,将原有的一栋3层大楼进行改造,增加独立空间,以适应新冠肺炎三级分诊的要求。此后,他又积极协调,确定搬迁计划和改造方案。
为有效精准刻画新冠病毒传播动态过程,评估不同管控措施效果,张国刚牵头联合国防科技大学攻关,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手段,共同研制了“新冠病毒传播预测和防控措施评估系统”。
此次疫情大考所带来的问题,引发了张国刚的思考。
在他看来,这次疫情暴露了现有医疗环境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应急体系、物资保障机制等存在的短板。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全民健康,首当其冲的就是防。为此,他向相关部门申报了一个针对预警机制不足的研究课题,以期建立高效科学的预警体系。
推广互联网+慢病管理康复体系
“我的提案均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答复,国家有关部委已针对建议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张国刚介绍。
去年,张国刚提出了“互联网+慢病管理康复”“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三级医院+社区医院日间手术按病种一体化医保结算”等3个提案。
张国刚说,慢性病并不罕见,很多人都深受困扰。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其中65岁以上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对于慢性病,除了防和治,还要康复。从社会现状来看,只有少数慢病患者会选择医院康复,绝大多数是居家康复。然而,居家康复如何做到有效跟踪和指导,这需要专业的医疗人员参与其中。
张国刚在提案中呼吁,完善互联网+慢病长期护理与康复的医院延伸性居家服务体系,建立常见慢性病延续性家庭护理与康复的标准、规范、临床路径,形成政府主导的互联网+慢病康复服务平台。
“在去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将做好常见慢性病防治,把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报销。”张国刚介绍,目前针对互联网+慢性病的管理,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如互联网医院的加快推出等,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便捷快速地得到诊疗。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如何让建议转化为政策措施?张国刚的体会是,不调研不建议,只有通过充分的调研,才能提高提案质量。
多年来,张国刚将百姓的医疗健康作为履职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在担任省政协委员时,他就针对加强医疗扶贫、助力精准扶贫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议。
去年,张国刚深入云南、贵州等地,进行了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和帮扶工作。他从专业出发,就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防控,协助贫困地区建立和规范疾病防控网点,培训了一批医生。“贫困地区防控水平大幅度提高,能够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人数。” 张国刚表示将持续推进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