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室动态 工作室动态 正文

中南大学与花垣县共建“数字文旅法治研究基地”

作者:时间:2023-10-25点击数:

中南大学与湖南省花垣县政府共建的“数字文旅法治研究基地”揭牌

10月22日,由中南大学与湖南花垣县人民政府携手共建的“数字文旅法治研究基地”在花垣县正式揭牌。双方将以湘西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为数字文旅科学研究样本,开展数字法治建设,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许中缘与花垣县委副书记、县长王京海签约,并共同为“数字文旅法治研究基地”揭牌,中南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李华东主持签约及揭牌仪式。当天,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资产法治实验室”正式上线运行。

近年来,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3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集中示范推广文化和旅游领域数字化创新的最新成果。文旅场景的数字表达、沉浸式体验,深度影响着文旅行业的产业供给与消费需求,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数字新技术正在引领助力和支撑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变革发展,这一背景下文化和旅游法治建设同样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花垣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首倡地,花垣县是文学大师沈从文笔下《边城》原型地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赶秋发源地。该县拥有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十八洞,境内还有山有水、有溶洞有瀑布、有古村落有老遗址、是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共有248处已认定的独特的旅游资源。

十八洞村村民制作的特色文创产品

王京海表示,围绕“三地”文章,花垣县正在进一步优化文旅产业布局,“数字文旅法治研究基地”落地,将为花垣“文旅兴县”,打造“首倡之地·世界边城”旅游品牌注入强劲动力。

李华东表示,研究基地的成立不仅为花垣县数字文旅的发展和保护提供新动能,也为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数字文旅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样本,期待数字资产法治实验室能为花垣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创新提供新方向,为数字资产保护提供更多研究成果,促进花垣文旅全面发展。

当天,来自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法学会、湖南省法学会、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10余家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全国10余所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汇聚花垣县,聚焦数字文旅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分享。

研讨会现场

据悉,今年7月28日,中南大学还与江永县共建了“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勾蓝瑶研究基地”,从文旅融合数字化场景建设、文旅产业法律法规与政策研究、文化数字化创新与传播、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利用、保护、治理等多方面为勾蓝瑶寨提升赋能。

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玲发言

中南大学中国文化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易玲表示,数字文旅融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与会专家学者以高质量研讨成果为数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为文化产业、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开启崭新篇章。

【记者:刘希平】

【责编:戴蕾蕾】

【转载:法治周末】

中南大学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