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代表委员风采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黎志宏:建议加强“开业护士”培养,提高基层慢病管理水平

作者:时间:2021-03-12点击数:

“应加强对开业护士的培养,不但可以有效弥补目前中国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更是可有效管理好我国慢性疾病人群的健康问题,有利于三级转诊制度的落实。”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党委书记黎志宏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时提出建议。


黎志宏介绍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加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包括培养全科医师,致力于到2030 年全科医生总量达到70万或每万人口达到5名全科医生。但是调研显示农村定向毕业生仅1.6%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际毕业后到乡镇卫生院报到率也仅为80%。主要的原因是医生的培养周期长、投入大,相对于在大医院工作的较高薪酬和社会地位,很难下沉到基层卫生机构。

在美国、英国等全球40多个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它们均通过培养开业护士的形式,有效地填补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开业护士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能够提供通常情况下由医生进行的许多初级保健护理的注册护士。开业护士是具有专业化技术和知识的护士,和普通护士的最大区别是此类护士可以对病人进行诊断和治疗,拥有有处方权。如美国有27万开业护士承担了75%93%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评估、诊断、检查、治疗、健康教育、疾病管理、心理咨询等。开业护士是护理人才培养的高级阶段,能充分体现护士的执业价值,是护理人员追求的执业发展形式,因此,通过培养有资质的开业护士队伍,有望解决我国基层卫生人力不足的现状。

另外,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疾病负担,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他们需要是长期管理,而非间断性的治疗。那NP能否胜任做好慢性疾病病人的健康管理呢?美国的多项研究显示,NP提供的基本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生提供的没有差别;开业护士对病人的诊治时间长于医生;病人对NP的满意度甚至高于医生;开业护士和医生在疾病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成本也没有差异。可见,开业护士能承担慢性患者的个案管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职能, 满足社区护理和家庭护理需求, 同时还能降低医疗费用,有效提高基本卫生服务的质量。如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提升了,民众首诊都愿意在基层了,那么三级转诊制度的才能真正落实。

黎志宏介绍, 2017年,北京大学首先开设慢性病管理方向的护理专业硕士开业护士人才培养试点(首批3名);2019年中南大学也开设了遗传咨询方向的护理专业硕士开业护士项目(首批6人),2020年新增了老年疾病管理方向的护理专业硕士开业护士项目。开业护士项目的实施与相关政策的支持密不可分,如作为开业护士执业的主要特征之一的处方权,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2017年,安徽省率先试点社区高级执业护师拥有一定处方权的改革,其经验可为我国推广开业护士项目提供宝贵经验。

除此之外,关于开业护士工作岗位的设置、执业范畴的规定等均需要相关卫生政策等支持,方可畅通开业护士从招生到培养、再到毕业工作的人才培养全路径,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有力促进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助力实现健康中国。

为此,黎志宏建议国家给予政策和法律支持,为经规范培训的开业护士开放一定的处方权,将开业工作岗位纳入医院、社区等基本卫生机构设置标准并规范执业权限。


【原文: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146073d48427445cbfbb310959e34aa5】


中南大学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5659号-1  湘教QS3-200505-000204